札达县交通领域环境保护工作联动协调机制

  • 索引号:xxdhj/2020-00002
  • 发文字号:札交字〔2019〕56号
  • 发文机构:札达县交通运输局
  • 名 称:札达县交通领域环境保护工作联动协调机制
  • 公文时效:
  • 发布日期:2019-05-30

 

 

环境保护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面对近年来出现的各类污染问题,我局应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交通领域环保工作联动机制,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阿里地区、县委、县政府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标准,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各类环境问题,促进环境与交通建设协调发展,真正落实札达县在习近平新时代下的可持续发展。

一、成立交通领域环保工作联动协调机制领导小组

组  长:陈 小 刚 札达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扎西次仁 札达县环保局局长

        拉旺扎西 札达县国土局局长

        次仁旺久 札达县水利局局长

        洛嘎旺堆 札达县农牧局局长

        蒋    权 札达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成  员: 熊 扬 铝 札达县交通运输局科员

        次旦嘎珍 札达县交通运输局科员

        曲吉卓玛 札达县交通运输局科员

        陶 娟 丽 札达县交通运输局科员

        陈 柏 刚 中铁二局代建办

        钱    州 天顺公司代建办

        元    旦 养护段札达指挥中心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札达县交通运输局,由蒋权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曲吉卓玛同志负责交通运输行业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工作;贯彻落实自治区、阿里地区、县委、县政府有关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研究制定相关规划、政策、措施和标准;协调解决行业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环保工作联动协调机制面临的问题

目前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破坏,越来越高涨的公众期待,越来越凸显的执法困境,环境保护执法司法联动机制缺失,国家行政部门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司法部门。但是因为没有法律上明确规定,加之诉讼成本、起诉资格、举证责任等具体制度设计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这极大抑制环境保护执法联动机制的建立。尽管各地都在探索环境保护执法联动机制,但是国家立法层面没有明确的立法依据,以至于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执行存在很大阻力,一是来自政府部门,二是来自建设企业本身。个体行为对环境的破坏难以管制,个体行为污染环境具有流动性强、目标范围小、思想差异性大等特点。同时,个体行为因为地点散乱,目标不明确,且法不责众,及即使实施24小时监控情况,这些现象也难以制止。

三、建立的联动机制的作用

(一)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交通局负主要责任,具体责任细化到各成员单位,明确分工,避免出现推诿现象。

(二)解决环保执法难、力度弱、措施少等问题。环保执法在联动机制实施后能形成一种综合部门的整体执法能力,代表力度也加大加强,能有权利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集各方面监督、管理、行政、司法于一体,严厉打击环境犯罪行为,制止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三)提高环境保护在公众心中的重要性与严肃性。通过环保部门与多部门联合,让公众感受到国家对环保的重视,从而改善、规范自身行为。

四、联动机制措施

(一)每年组织环保、国土、水利等相关部门开展现场联合执法检查工作不少于3次,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二)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认真落实《西藏自治区省道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西藏自治区“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优化项目选址,合理避让自然保护区。

(三)规范交通建设项目管理,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执行环保环保“三同时”制度,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初步设计环境保护方案提出的要求对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建设进行监督,对环保设施未能同步建设或环保投入费用不足的在建工程,要求建设单位加快环保设施建设并加大资金投入;对主体工程已建成将要投入试用行项目,环境保护设施需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未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予审批工程初步设计和组织竣工验收等。结合日常质量安全督查,对全县在建公路项目的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检查。对进场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意识和环保工程技术交底;对开挖工程及时进行防护,防止水土流失和沿线植被、动物栖息地破坏,强调项目拌合场选址不靠近居民区,避免拌合粉尘、噪音和尾气排放,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加强项目部生活区管理,防止生活废水、垃圾随处丢弃,污染环境

(四)做好与水源保护区相邻事故多发公路路段防撞、污水收集等防护措施的完善工作。在普通公路和农村公路与水源保护区相邻事故多发公路路段,增设防撞等安全防护措施,保护临近水源免受污染。有效防范交通事故发生,特别是要减少运载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在临水公路路段发生事故的机率,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临近水源免受污染。

(五)加强危险品源头管理,为做好危险货物防污染保护环境工作把好第一关。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散装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加强监督检查,保证有经营资质的运输企业符合经营资质条件,严格督促具有危险品货物运输资质的企业按规定配备有与运输的危险货物性质相适应的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和消防设施设备。

(六)严格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准入,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要求,严格规范建设项目审批,在建设项目可研阶段,要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初步设计文件要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环境影响台账,并依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在环境保护台账中落实防生态破坏的措施及环境工程投资概算。

2、在农村公路网规划环节,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明确公路规划、建设、运营等三个阶段的公路环境保护内容,组织开展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工程可审批环节,同相关部门将项目环评作为工程审批的前置条件;在项目可研报告的行业技术审查环节,严格控制路线走向、建设规模、技术标准等要素,最大程度的较少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札达县交通运输局   

2019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