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总结
- 索引号:xxdf/2018-00004
- 发文字号:
- 发文机构:札达县农牧局(科技)
- 名 称:2018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总结
- 公文时效:
- 发布日期:2018-11-05
札达县2018年以来,严格按照自治区、阿里地区关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以保护草原生态、促进农牧民增收为目的,认真贯彻落实新一轮草补奖政策,使畜牧业与草原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现将2018年草补奖政策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札达县基本情况
札达县位于西藏自治区的西北部,阿里地区南部。东邻普兰县,北靠噶尔县,西南与印度相毗邻。东西最长295公里,南北最宽125公里,土地总面积2.47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达575公里。属以牧为主的半农半牧县。全县下辖1镇6乡1个居民委员会、15个行政村、58个村民小组,2018年牲畜存栏为14.12万个绵羊单位。全县享受草补奖机制政策共1427户、全县可利用草场1750.24万亩(实施禁牧面积330万亩,实现草畜平衡面积1420.24万亩),人工种草1.14万亩。
工作开展情况
一年来,在区党委、政府,阿里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县城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持续改善、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报告,以实行补助奖励为手段,以生态改善和牧民增收为目标,在札达可利用天然草原范围内,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牧草良种补贴为内容,进一步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逐步实现草畜平衡,从源头上扭转草原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切实提高牧民增收能力,全面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一)组织领导到位
为全面落实草补奖政策工作,县、乡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草补奖各项工作,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2018年根据我县及各乡(镇)实际,进一步完善充实县、乡(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协调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并根据自治区的指示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县、乡(镇)2016年至2020年度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方案。建立了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协调指挥、统一推进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统一考核评估的工作机制,确保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到实处。
(二)责任细化到位
为严格实行草补奖政策的目标、任务、责任、资金等四个环节责任制,县人民政府与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与各村(居)委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强化了责任管理,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体现了县、乡(镇)人民政府在实施草补奖政策工作的责任主体、工作主体和实施主体。
(三)政策宣传到位
在推进草补奖政策实施工作中,我县通过举办培训、开展观摩学习、交流经验等方式,让技术人员熟知和吃透草补奖政策。通过给群众发放宣传手册、制作宣传栏,宣传牌子,走村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草补政策,让广大农牧民群众知晓草补奖政策,明确自身权利和义务责任,增强了农牧民参与政策实施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广大农牧民充分认识到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和实施草补将政策的重大意义。
(四)政策落实到位
札达县自治区核定载畜量为17.22万个绵羊单位,2018年牲畜存栏为69467头(只、匹)14.12万个绵羊单位,全面实现草畜平衡,并通过“一卡通”形式全县对1427户兑现2018年度禁牧补助及草畜平衡奖励限高后享受资金资金27916302.21元,同时2018年度1427户信息录入工作已全部完成。在草补奖资金的管理上,实行专款专用,专人负责,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强化了资金的监管力度,未出现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确保了国家草补奖资金的按时足额兑现。
(五)禁牧落实到位
按照“总量控制、有进有出”的原则,通过“十二五”禁牧、生长季末植被盖度大约50%的天然草地,在“十三五”期间可转为草畜平衡草场胡总体工作要求,我县香孜乡、托林镇、底雅乡、达巴乡共有13块禁牧点进行了轮换,并禁牧总面积与“十二五”期间保持一致。
(六)监督员选聘到位
我县严格按照自治区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集中村组农牧民召开村级监督人员选聘会议等方式,结合我县脱贫攻坚任务要求,选聘村级草场监督人员,2017年我县300名村级天然监督员从具备劳动力、实现草畜平衡的建档立卡贫困农牧民人口中选聘200名草原监督人员,劳动报酬标准为0.3万元/人.年,计60万元,其中托林镇32名、香孜乡44名、达巴乡41名、底雅乡27、萨让乡27名、曲松乡15名、楚鲁松杰乡14名。从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低保人口中选聘100名村级天然监督人员,劳动报酬为0.54万元/人.年,计540000元,其中托林镇16名、香孜乡22名、达巴乡21名、底雅乡13、萨让乡13名、曲松乡8名、楚鲁松杰乡7名。
(七)督促检查到位
札达县严格按照地区草补奖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安排部署,2018年在全县范围内共抽查督导六乡一镇5个行政村、10个作业组、2个禁牧块,通过督导自验情况,我县各乡镇2018年草奖机制政策落实到位、工作推进有力,但也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各乡镇存在的问题,县草奖办及时下发了整改时限通知,并已整改到位。于2018年9月3日已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自治区级验收工作。
(八)经费落实到位
札达县草补奖工作经费根据县、乡工作需求,结合实际,解决乡镇草补奖工作经费25.83万元,县草奖办的交通由县政府后勤服务中心统筹安排,办公经费及差旅费由县政府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了草补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九)基础资料到位
为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系统,以便为落实草补奖政策打好基础,更是为今后顺利推进草补奖政策提供依据,已完成1427牧户的可利用草场1750.24万亩、禁牧面积330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420.24万亩、10块草原监测地块及样地图片等基本信息录入工作,并及时上报地区。
(十)监督员管理到位
为认真落实草原禁牧休牧制度、草畜平衡制度,与各乡(镇)签订了草原监管员责任书,进一步加强草原监督员对巡查禁牧区、休牧期的牲畜放牧情况监督检查力度,核查草畜平衡实施区放牧牲畜数量,依法查处和及时纠正违反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规定的行为,严厉打击各种破坏草原、损害牧民利益的草原违法案件,确保政策实施效果。
绩效项目落实到位
2014年以来,自治区通过草补奖绩效考评,为札达县下达安排了牧道桥涵、人工种草、牲畜棚圈等建设项目。目前,2015年已建设完成投资为229.23万元的牲畜棚圈132套,2016年已建设完成投资为208万元的牧道桥涵21座,2016年已建设完成投资为300万元的人工种草2000亩。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各乡(镇)草补奖工作专职人员不稳定,对开展草补奖工作困难较大。二是县虽然成立了草原监理站,但目前尚无正式人员编制,没有专门的草原监理人员,不能很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为更好的完成我县新一轮草补奖工作,根据自治区(关于2016-2020年度草补奖励机制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结合我县草补奖工作开展情况,我们将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真总结“十二五”期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经验,做好“十三五”期间草补奖工作,努力实现“任务落实到户、补助发放到户、服务指导到户、监督管理到户、建档立卡到户”五到户的总体工作要求;二是进一步完善信息档案归档工作,把奖补机制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做细、做实;三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大禁牧区、草畜平衡区监督管理,确保草补后续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四是积极开展草原资源动态监测工作,在往年工作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认真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努力完成新一轮草补奖政策的各项工作任务。
札达县草补奖办
2018年11月5日